生态环境部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要点解读

— 分享 —


— 收藏 —


编辑:唐宋小编     来源: 唐宋     日期:2025-03-27     浏览量:1440

文章标签 聚焦

在3月26日的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多项重要环保政策和举措被公布,这些措施不仅对相关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碳市场扩围:推动高耗能行业绿色转型

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志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仅覆盖发电行业,此次扩围将新增钢铁、水泥、铝冶炼三个高耗能行业,预计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比将达到60%以上。这一举措将有助于推动这些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二、移动源环境管理: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24年)》显示,2023年全国移动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924.6万吨,同比下降4.9%。其中,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源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1389.6万吨和535.0万吨。汽车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贡献者,特别是柴油车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占比较高。各地通过提升新生产机动车污染防治水平、规范在用机动车排放检验等措施,有效减少了移动源污染物排放,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三、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激励企业参与绿色低碳发展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总计94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完成登记。截至3月25日,CCER累计成交量达133万吨,成交额为1.05亿元。自愿碳市场是我国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符合条件的减排项目可获得减排收益,这将激励更多企业参与绿色低碳发展。

四、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

今年5月22日,生态环境部将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办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主题为“万物共生和美永续”。活动将展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就,提升公众的保护意识,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这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也将促进可持续发展。

五、环保设施开放:增强公众环境意识

生态环境部公布了新一批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名单,共557家,包括“新四类”和“老四类”开放单位。截至目前,全国环保设施开放单位总数为2512家。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不仅推动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保障了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还有效化解了“邻避效应”等社会风险,成为环境教育和工业旅游的重要场所。

这些政策和举措的实施,将有助于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坚实基础。


查看更多,请关注 http://www.chinatsi.com/ 本文信息仅供参考,未经许可,不可转载。